發文作者:etskating | 2010 年 01 月 21 日

ISI 收錄期刊標準及評選過程

      ISI 收錄期刊標準及評選過程
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FROM STICWeb)
        美國科學資訊所(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, ISI)
主要的任務是提供全世界最重要與最具影響力的研究成
果,目前共收錄 自然科學、社會科學 與 人文學科方面
16,000種以上的國際期刊、圖書和研討會論文集,其中
最重要的是其每 年所收錄的 8,000種國際期刊,每一種
期刊中論文的英文摘要、作者、出版者地址以及所引用
的參考文獻,ISI均將之作成索引。

        為滿足客戶對檢索最近發展新知及過去資訊的需要,
ISI當然有義務廣泛提供世界上最重要與最具影響力的期
刊,但是廣泛並不意味著照單全收。

一、選擇收錄期刊的必要性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大部分的重要科學研究成果是刊載在少數期刊上
        的,此項原則稱為「布萊德福定律」 (Bradford’s Law),
        布萊德福(S.C. Bradford)於1950年代中期就認為任何
        科學學門的核心文獻 (core literature) 是包含於不到
        1,000種的期刊中,而在這1,000種期刊中,只有少數
        與特定主題有較高的相關性,絕大多數都只有極少
        的相關性,不過這些通常都會與另一學科主題有較
        高的相關性,而環繞著各個不同主題的許多不同相
        關性的期刊,就形成了核心科學文獻,布萊德福相
        信基本核心期刊是所有學門文獻的基礎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最近的引用文獻分析資料也顯示,一半的被引用
        文獻和四分之一的論文是刊載在150種 的期刊中;
        同時,85%的論文和95%的被引用文獻是刊載在大約
        2,000的期刊中,但這些核心期刊並不是固定不變的,
        ISI編輯小組的任務即在確認和評估具有潛力而對客
        戶有用的新期刊,以及剔除已經較沒有用的舊期刊。

二、評估過程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ISI每年審查的期刊約有2,000種,其中只有10%到
         20%的期刊會被收錄,而已被收錄的期刊也不斷在
        被追蹤考核,以確定其仍然維持高品質水準,並符
        合ISI產品的需求。ISI評估小組的成員均具有其所負
        責領域的相關教育背景,及資訊科學方面的經驗素
        養,必要時ISI的顧問團也參與評估。在評估期刊時
        必須考量包括質與量的許多因素,如期刊的基本出
        版標準、編輯內容、作者的國際性以及所引用的參
        考文獻資料等;所有因素都是互為關連而整體考量
        的,如此編輯人員才得以決定該期刊的優缺點。

(一) 期刊的基本出版標準(Basic Journal Standards)

        #   出版時效是最重要的評估標準之一,期刊能如期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出版表示其有充分的存稿可以繼續生存下去,評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估期刊的出版時效不會只以一期為準,通常至少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要觀察三期以上。

       #    是否遵循國際編輯慣例會影響原始論文的被檢索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率,這些慣例包括期刊名稱是否使人一目瞭然、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論文篇名與摘要是否切題與具充分描述性、參考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文獻是否完整以及每位作 者地址是否齊全等。

       #    英文篇名、摘要、關鍵詞以及英文參考文獻也是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基本要素,各國作者如希望其論文能廣泛傳播,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就必須有英譯的篇名、摘要、關鍵詞以及英文參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考文獻。

       #    同儕審查(peer review)的程序是評估期刊水準的另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一項指標,因為可以顯示研究成果的品質以及引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用文獻的完整性。

(二) 編輯內容(Editorial Content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雖然真正的核心科學文獻是刊載在相當少數的期刊
        中,但科學研究卻不斷出現新領域,ISI的編輯小組手
       邊有許多資料,每天在觀察每種新出版的期刊,並發
       現新的論題與熱門研究領域,以決定其是否值得收錄。

(三) 國際性(Internationality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期刊的地域代表性是另一項考慮因素,ISI所收錄的
        來源期刊論文(source articles)與被引用論文(cited articles)
        的作者來自世界各國;為適切反映世界各地所進行的
        科學研究,也為使每一領域期刊的收錄維持均衡,ISI
        盡可能收錄最好的地域性期刊,而具備出版格式的高
        標準,特別是時效性,以及英文參考文獻資料仍然是
        很重要的。

(四) 引用文獻分析(Citation Analysis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ISI評估期刊的獨一無二之處正是它有大量的引用
        文獻資料可以運用,不過不應過度強調其重要性,
        因為在不同學門中,作者和期刊的數量差異極大,
        特定學門的引用程度和比率也不同,在評估期刊時,
        這些因素都要納入考慮。就已有相當基礎的期刊而
        言,所使用的引用文獻資料包括全面的被引用率 (
        overall citation rate)、影響係數(impact factor)和立即
        索引(immediacy index)等;而就全新的期刊而言,
        ISI會查證論文作者和編輯委員的出版紀錄,看他們
        的論文曾在哪裡發表,以及是否曾被引用過。

三、電子期刊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正如本文開頭所說,ISI的基本任務是提供世界上
        最重要與最有影響力的期刊給客戶, 基於此,評估
        與收錄期刊的範圍便擴及電子期刊。對電子期刊的
        評估仍然依傳統期刊的標準,即編輯內容、編輯委
        員會和作者的才識、補助經費、同儕審查和國際性
        等,均一如往昔般重要。惟時效性則須以不同方式
        評估,電子期刊有兩種基本形式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可以像傳統期刊一樣,每期包含數篇論文;也可
        以每次只出版一篇論文。後者是電子期刊令人心動
        的特性,因其使資訊傳遞速度加快。有關時效性的
        特定標準尚在發展中,而評定電子期刊的好方法是
        看它如何定期公布論文,當然公布論文的篇數也要
        視學門而定,但一般而言也不能六個月都沒有任何
        動靜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紙本式期刊通常也會發行電子版,電子版期刊可
         以提供補充資料,而且資訊從出版單位傳送給研究
         人員的速度也會比較快,如果期刊的電子版可以提
         供這些積極性的變化,則我們會考慮收錄它而捨棄
         紙本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ISI於1994年9月收錄第一份電子期刊之後相繼又
         收錄了16種電子期刊,至今也一直都在辨識所有相
         關的電子期刊,並且評估收錄的可能性,預計未來
         對電子期刊的收錄種數將會穩定成長。
 

  註: 本文摘錄自國科會編輯科李明冠科長所譯「科學

           引用文獻索引(SCI)面面觀(三) — 期刊收錄的評

           選標準與程序」, 原載於 國科會通訊 第104期,

           頁9-12,87年4月15日。該文係譯自ISI網頁

           (http://www.isinet.com/whatshot/essays/esay9701.htm

           所載論文,原文題目為「The ISI Database: The

           Journal Selection Process」。
 

 


發表留言

分類